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前门情思大碗茶伴奏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前门情思大碗茶伴奏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京味大碗茶原唱?
是李谷一,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昆明,中国女高音歌唱家,国家一级演员。
1964年,在湖南花鼓戏剧院做演员,演唱花鼓戏《补锅》,被观众熟视。1976年,李谷一为电影《南海长城》配唱主题曲《永远不能忘》。1980年,演唱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《乡恋》。1988年,被美国传记协会列入《世界杰出人物录》。1996年,她获美国ABI协会颁发的“世界艺术家成就奖”。1999年,获CCTV-MTV(中国中央电视台与美国MTV电视台)颁发的“终身成就奖”。2014年,与蒋大为、关牧村、杨洪基等合作演唱春晚压轴歌曲《难忘今宵》。
是中国著名的歌唱家李谷一老师演唱的歌曲,由阎肃作词,姚明作曲,首唱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,后于1996年9月28日收录于专辑《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》中
2001年5月,该歌曲获得首届中国音乐“金钟奖"。2008年10月24日,该曲获得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、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流行金曲勋章。
京调最火的十首歌?
京调是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,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,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,构思别具一格,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、生动活泼的情趣。
1.《探清水河》
2.《出租车》
3.《少年中国梦》
4.《京华春梦》
5.《江山颂》
6.《惊梦》
7.《前门情思大碗茶》
8.《中国会更好》
9.《情苑》
有些戏曲人为什么会反感流行歌曲里加入戏曲元素?
洋为中用,古为今用,可以尝试,
但好与不好由听众说了算,
本人认为,我的就是我的,你的就是你的,它的就是它的,
如果混在一起,就是串,也就是串种了,
如果戏曲加入美声,其效果不可想象是什么样子的啦,
如果戏曲的伴奏加入电子乐队,真不知道,这还是不是我们的戏曲,
所以国情很重要,保护传统文化很重要,
有些戏曲人反感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原素,一是不接受,不认可这种艺术形式,站在他们的立场看,有点黄腔走板,不伦不类,担心沾污了正宗戏曲。二是戏曲一般都有门派之分,而在流行歌曲中加入的戏曲元素无门无派,不能认祖归宗。三是传统思想的影响,习惯守旧,反对探索创新。在我看来,特别喜欢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,把流行歌曲巧妙地与戏曲融后在一起,感到格外新鲜有味,甚至对演唱的歌手都会肃然起敬,感觉她(他)既会流行歌曲又会京剧真是太有才了!所以,希望戏曲人解放思想,转变观念,接受流行歌曲中植入戏曲的这种新的艺术形式。让艺术之花百花齐放,更加鲜艳,光彩夺目!
那是这些老学究太过传统!
我虽然是个戏剧爱好者,但从来不反对这两个艺门类中的互相交流,取长补短。
我特别欣赏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剧元素。也更欣赏戏剧中加入管弦乐伴奏。京剧现代戏就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如《智取威虎山》中的“打虎上山","朔风吹"。《杜鹃山》中的"无产者等闲看","乱云飞"。《沙家浜》中的“朝霞映在阳澄湖上",“风声紧,雨意浓"。《平原作战》中的"披星戴月下太行",更不用说《交响音乐沙家浜》。简直成了戏剧音乐史上无以***的经典。
就算是传统戏中的有些交响乐伴奏也是不乏"如泣如诉与大气磅礴"。比如赵葆秀演唱的《杨门女将》交响乐伴奏“王大人,休慎言,,,,,"中有一段较长的间奏曲,感染力之深,今人叹为观止!喜欢音乐的年轻朋友不妨搜了听下。
在歌曲中加入戏剧元素,不但丰富了歌曲的内涵,也普及了戏剧。比如戏歌《说唱脸谱》,《前门情思大碗茶》。特别是"梨花颂",虽然是一典型的京剧唱段,但我总觉得有很多歌曲的元素。尽然是歌曲爱好者唱起来象歌曲,戏剧爱好者唱起来象戏剧(笑)!这就很好啊,因为很多不屑戏剧的歌唱爱好者也在唱这“梨花颂"!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前门情思大碗茶伴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前门情思大碗茶伴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